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河北创业 2025年11月9日
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当地县域经济的核心支撑,呈现出 “县县有集群” 的格局,且国家级集群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还通过 “共享智造” 等创新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下是具体简介:
发展规模与国家级集群成果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整体规模庞大:截至 2023 年底,河北特色产业集群营收总额突破 4 万亿元,增速达 9.8%;全省有 107 个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包含 1532 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8 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以及 12 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到 2025 年 10 月,河北累计已有 24 个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 2025 年最新一批评选中就有 7 个集群入围,数量居全国前列。
国家级集群分布广泛:这些国家级集群覆盖多个产业领域,例如 2025 年入选的沧州市盐山县管道装备产业集群、承德市双滦区钒钛新材料产业集群等;此前还有安平县丝网、邯郸市永年区紧固件、高阳县毛巾纺织等知名集群,涵盖装备制造、新材料、纺织、轻工等多个优势领域。
核心发展特征河北省人民政府“一县一业” 特色鲜明:集群多立足县域资源与传统产业基础发展,形成差异化优势。像高阳县依托毛巾纺织产业成为全国最大毛巾生产基地,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四成;平乡县童车、清河县羊绒及制品等集群,也都是县域特色产业的典型代表,构筑起 “一县一业、一县一品” 的发展态势。
协同联动效应显著:集群内构建了完善的产业链协作网络,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如石家庄市鹿泉区专网通信系统设备产业集群,构建起上下游完整的技术体系,骨干企业通过产业链图谱对接本地配套企业,近三年部分企业仅本地协作合同交易额就达 7000 多万元;邯郸市永年区紧固件集群则通过产业协同,推动产品结构向高端化升级,大幅提升产品利润。
关键发展举措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 “共享智造” 推动转型:河北在全国率先出台《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 “共享智造” 行动方案》,提出到 2025 年打造 5 个相关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 10 家共享 “领跑者” 企业等目标。截至 2025 年 8 月,已推动 89 个集群建成 168 个共享工厂,共享设备超 1 万台(套),带动 1.3 万余家企业参与共享,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出台政策助力提档升级:2025 年上半年印发《河北省重点特色产业集群提档升级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 年)》,通过六大行动推进集群升级。同时还通过树立 “共享智造” 优秀案例、搭建创新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方式,强化技术对产业的支撑作用,此外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专属信贷产品,保障集群发展的要素供给。
发展目标与价值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明确长远发展指标:方案提出到 2028 年,实现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共享智造” 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集群内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 10% 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升 15%。部分集群也有自身目标,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支撑县域经济与全省产业转型:这些集群不仅是稳定就业、增加县级财源的重要载体,更助力河北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集群的产业成果还能辐射周边区域,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强链补链作用,为河北省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重要支撑。
石家庄市栾城区新能源专用装备产业集群分享
石家庄市栾城区新能源专用装备产业集群是河北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产业规模:栾城装备制造基地作为产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区域,2023 年装备制造产业营业收入达 80 亿元,同比增长 20.9%;2024 年营收突破 102 亿元,同比增长 27.5%,增速显著高于区域平均水平。
龙头企业石家庄市商务局:
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其不仅在轨道交通装备方面有深厚积淀,还在冷链物流装备领域取得突破,将高铁的温度控制精度平移到货运领域,其冷链装备服务于 “净菜进京” 等项目。
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向新能源环卫装备转型,自主研发的 “纯电动四季多功能洗扫车” 等产品获得市场认可,2025 年拿下 2400 万元订单。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奇瑞小蚂蚁、冰淇淋车型全国产能全部落户园区,在电池 PACK、座椅、注塑件等几个大件已经实现本地化配套,为园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增添动能。
产业链配套:园区围绕龙头企业开展配套招商,完善产业链。例如围绕奇瑞新能源汽车强化电池、座椅等零部件本地化供应,针对氢能装备产业,引入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等配套项目,推动产业链延伸与互补。
技术创新:企业注重研发投入,石煤机每年研发投入强度超 6%,拥有数十项新产品及众多专利。中车石家庄公司则通过技术平移,在冷链装备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其铁路冷藏集装箱国产化机组打破国外垄断。园区还协助企业搭建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促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政策支持:栾城区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实施企业上台阶奖励、鼓励开展产业招商等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及政策补贴力度,引导优质资源要素向装备制造业集聚,帮助企业解决用地、审批等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发展目标:园区拟定了装备制造产业提升发展三年计划(2025-2027 年),聚焦新能源等三大领域,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目标是到 2027 年集群营业收入达到 4.5 万亿元,培育超千亿元集群 10 个。
新乐市高分子材料制品及智能设备产业集群
新乐市高分子材料制品及智能设备产业集群是 2025 年拟确定的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之一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下是关于该产业集群的相关介绍:
产业定位:该产业集群聚焦高分子材料制品及智能设备领域,与新乐市作为中国北方重要装备制造基地的定位相契合,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相关企业:新乐市华宝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是该产业集群中的典型企业。公司成立于 1998 年,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长期合作,专注于塑料机械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先后成功研发了 PVDF 氟材料薄膜生产线、EVA/POE 太阳能光伏胶膜生产线等多种高分子材料生产设备,被授予 “中国塑料流延膜机械装备技术研发制造基地”。
技术创新:以新乐市华宝塑料机械有限公司为例,其凭借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使流延膜塑料机械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获国内专利 30 多项,体现了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成果。
发展方向:该产业集群正面向行业领军企业、世界 500 强企业、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开展链式招商、以商招商,招引大项目、好项目,以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
承德市双滦区钒钛新材料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是 2025 年获评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依托承德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形成了全链条发展格局,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以下是详细介绍承德市人民政府:
核心发展规模
目前集群已集聚钒钛新材料及相关企业 115 家,2024 年营业收入达 238.49 亿元。集群具备强大的核心产品产能,可年生产五氧化二钒 1.58 万吨、高纯钒 500 吨、钒铁 1800 吨、氮化钒 2800 吨。此外集群内还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 20 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10 家、高新技术企业 14 家,多款产品斩获全国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河北省名牌产品等荣誉。
龙头企业与产业链布局
集群形成了龙头引领、多点协同的完整产业链,覆盖钒钛矿开采、冶炼到高端材料、储能应用等多个环节。具体关键企业及布局如下:
承德钒钛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领军企业,其前身是国家 “一五” 期间重点项目河钢集团承钢公司,拥有近 150 项钒钛技术专利,亚熔盐法清洁提钒等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2023 年投产的年产 500 吨高纯钒产线,产品纯度达 99.6%,成功推动企业向非钢高端材料领域拓展。
承德新新钒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深耕全钒液流电池技术 19 年,建成年产 3.3 万立方米钒电解液生产线及 3GW 钒电池自动化组装生产线,具备 GW 级储能系统生产能力。其建设的丰宁 12MWh 钒电池储能电站,是河北省内最大的电化学储能项目承德市人民政府。
美富淦冶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 21.3 亿元建设的钒钛高端数字化冷轧项目,可生产 0.18mm 极薄规格冷轧钢带,填补了承德地区冷轧涂镀带钢产品的空白,产品供给家电、汽车等多个领域。
承德锦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聚焦钒基新材料,年产 2000 吨二氧化钒及 2000 吨高端钒氮合金产品,其流态化煅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承德市人民政府。
2025 年发展规划
集群设定了明确的年度发展目标,2025 年营业收入计划突破 262.34 亿元,同比增长 10% 以上。同时将新增 1 家 “领跑者” 企业、1 家专精特新企业和 1 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2 个 “共享智造” 载体,参与制定 1 项行业标准,新增 1 项授权发明专利,并新建 1 个公共检验检测平台,进一步强化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影响力。
怀来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怀来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是 2025 年入选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还是国家 “东数西算” 工程京津冀枢纽节点起步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凭借独特优势构建起完善的产业生态,成为环京极具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高地,以下是详细介绍:
核心发展优势
区位与自然优势显著:怀来紧邻北京,东花园镇距中关村等数字经济集聚区仅 50 公里,京张高铁 19 分钟即可直达北京清河站,便于承接北京数字产业外溢。且当地冷凉气候适配数据中心自然散热,能降低能耗成本,再加上骨干网络与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协同,为数字产业筑牢硬件底座。
政策加持力度大: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 “东数西算” 等重大战略,怀来出台了《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八项措施》《支持元宇宙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还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 “一枚印章管审批”,为企业落地和运营提供全方位保障。
产业规模与布局
规模稳居全国县区前列:截至 2025 年相关数据发布时,集群集聚中小企业 120 家,包含 2 家小巨人企业、2 家领跑者企业、11 家专精特新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 34 个。2024 年底营业收入破百亿,同比增长 32.5%。当前已有 31 个数据中心、60 万标准机架投入运营,通用算力规模达 1.3 万 P(单精度),智能算力规模达 24 万 P(半精度),算力规模位居全国县区第一。同时形成 “一龙头三片区” 格局,以东花园区域为龙头,辐射桑园、存瑞、沙城三大片区。
全产业链格局成型:集群聚焦 “数据 + 软件” 主攻方向,初步构建 “数据存储 + 算力调度 + 装备制造 + 应用服务” 的全产业链。不仅有合盈数据、秦淮数据、腾讯等企业布局数据存储核心环节,还吸引软通动力、竞业达等企业落地,且签约落地 31 家 “数据 + 软件” 企业,签约总额超 2000 亿元,在装备制造、元宇宙等多领域也同步拓展。
标杆企业与核心项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秦淮数据:作为本土培育的龙头企业,投建了多个云计算产业基地,获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等荣誉,还创造了三年内登陆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的发展奇迹,其引入的客户涵盖今日头条、腾讯、Microsoft 等知名企业。
腾讯华北信息技术产业总部基地:作为重点落地项目,助力怀来提升数据存储与算力服务能力,是集群核心算力支撑之一。
合盈数据:其数据中心的余热回收项目不仅满足企业内部办公供暖,还为周边学校、设施农业等提供热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且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的高效推进。
未来发展规划:未来三年,怀来将以 “集群对标、能级提升” 为主线,实施创新赋能、梯度培育等五大行动。目标到 2027 年,将集群营收规模突破 140 亿元,致力于建成更具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不过目前集群也面临高端技术人才紧缺、产业数字化标杆项目不足等问题,后续需针对性破解以推动产业进阶。
秦皇岛市海港区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
秦皇岛市海港区的该产业集群通常被表述为新型铝材及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集群,是海港区 “6211” 产业布局中 6 个百亿级以上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核心组成部分,以龙头企业带动、多企业协同的模式,聚焦铝制轻量化零部件等核心方向,已形成完整的 “研发 – 生产 – 营销” 产业体系,以下是详细介绍:
产业规模与发展基础秦皇岛市海港区政府集群协同效应显著:目前集群已形成奥科宁克、中信渤铝等龙头引领,84 家规上工业企业协同协作的发展格局。其中仅 7 家铝制品优势企业的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就达 48 亿元,占全区工业比重的 19.5%。为推动集群发展,海港区还设立了 3000 万元产业集群建设奖补资金,并建立了区域特色产业集群 “领跑者” 企业培育库。
产业定位清晰聚焦:集群紧扣汽车产业轻量化发展趋势,重点发展铝制汽车零部件等高性能材料,同时通过对接燕山大学等驻区高校及科研院所,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新型材料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的应用,助力产业向高端化、现代化升级。
核心龙头企业与重点项目秦皇岛市海港区政府戴卡优艾希杰渤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作为国有控股龙头企业,专注汽车铝合金零部件研发制造,主打防撞梁、吸能盒、箱底类产品,其生产线机械化率超 90%。2025 年预计产值达 6 亿元,工件产量达 12000 吨,产品供应特斯拉、比亚迪、大众等头部车企。其关联企业中信戴卡更是全球最大的铝车轮及铝制底盘零部件供应商,年铝车轮产量超 1 亿只。
奥科宁克(秦皇岛)铝业有限公司:总投资 83.6 亿元,配备从美国引进的全套高端生产设备,核心产品涵盖汽车轻量化用铝板、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壳体用铝等高端铝板带产品,2024 年产值已达 33 亿元,为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关键铝制原材料支撑。
发展规划与推进举措秦皇岛市海港区政府加快园区与项目建设:海港区正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新型铝材产业园区规划,重点引进昆山江顺生产线、优艾希杰三期等铝型材精深加工项目,通过技改扩能、项目投产等方式带动铝制品行业换代升级。
拓展产业链与技术方向:围绕产业 “扩链”,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持续拓展创新,除现有轻量化零部件外,还计划强化新型复合材料应用,适时探索节能汽车关键零部件,同时联动氢能源储存等领域,进一步丰富产业生态。
强化政策与创新支撑秦皇岛市人民政府:依托海港经济开发区的省级开发区优势,通过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出台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企业落地;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轻量化生产技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相关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遵化市矿山机械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是 2025 年入选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也是遵化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支柱产业,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矿山机械生产基地,正通过企业整合、平台搭建、技术升级等举措突破传统瓶颈,朝着高端化、集群化方向转型,以下是详细介绍:
产业基础与规模实力
产业积淀深厚且规模可观:依托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钢铁产业支撑,该集群已聚集 200 多家相关企业,年生产矿山机械 5 万多台(套)、各类机械标准件 3000 多万件,早年销售收入就已超 30 亿元。如今集群综合考核曾跻身全省第 20 位,还培育出了山岳重工、金泰科技、鑫虎矿机等一批骨干企业,产品不仅覆盖国内多地,更出口到智利、俄罗斯、韩国等 10 多个国家。
企业梯队逐步成型遵化市人民政府:集群形成了清晰的层级分工,包含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三个层次。既有河北金马矿山机械集团这样远销多国、年销售收入可观的龙头企业,也有新保益达重型机械这样拥有现代化工业园区、年生产能力达 3000 台套矿山设备的骨干企业,还有上百家配套企业协同协作,构成了完整的生产配套体系。
核心企业与关键项目遵化市人民政府金泰科技:作为核心企业之一,其投资 5500 万元建设的高合金铸件绿色共享车间是集群转型升级的标杆项目。该项目改造铸造和热处理工序,引入数控温度控制系统、自动 v 法铸造线等先进设施,建成后能实现铸造过程的绿色化与智能化,不仅可满足自身生产需求,还能为全市矿山机械企业提供共享生产服务,成为唐山地区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项目。
新保益达重型机械:原遵化市新保矿山机械厂,投资 3.2 亿元兴建了占地 11 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推出近百个品种的矿山设备,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矿山机械制造基地。
山岳重工与鑫虎矿机遵化市人民政府:两家企业均被列为重点培育的行业龙头,政府积极支持其开发生产高端矿山机械产品,助力集群突破低端产品为主的格局,提升整体产品附加值。
转型举措与发展规划遵化市人民政府推进资源整合与园区建设:遵化制定了矿山机械优化重组专项方案,成立矿山机械行业协会,计划以钢材市场搬迁为契机打造矿山机械产业园。同时着力整合二手矿机加工企业,通过重组培育 10 家以上规上企业,目标推动产业集群产值突破 60 亿元。
搭建创新与共享平台:一方面计划组建公共研发平台,引入专业人才突破技术瓶颈;另一方面通过企业自建绿色共享车间等方式,实现生产设备、技术资源的共享,如金泰科技的共享车间可通过设备升级和技术改造,帮助集群内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强化政策与产业链支撑遵化市人民政府:政府不仅组建工作专班调度产业发展,还梳理整合扶持政策解决企业需求。同时对接国机集团等央企,为本地企业提供融资租赁、设备采购、产品外销等服务,通过产业链招商壮大集群规模,完善从铸造到整机装配的完整产业链条。
滦南县钢锹产业集群
滦南县钢锹产业集群集中于宋道口镇,这里被誉为 “中国钢锹之乡”,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钢锹生产基地与出口基地。该集群历经 40 年从家庭作坊发展为涵盖多配套产业的大型集群,还荣获 “国家级出口农工具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河北省重点产业集群” 等称号,以下是具体介绍:
产业规模与基础实力
企业与产能规模庞大:集群聚集钢锹生产及相关企业 220 余家,其中五金工具制造企业 180 家,规上企业 26 家,拥有出口经营自主权的企业达 48 家。产业园区从最初 1300 亩扩展至 3000 亩,年产钢锹及五金工具达 2.8 亿把(件),年实现产值 46 亿元。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比达 85%,全国出口份额更是超 90%,远销全球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就业带动作用显著:该集群为当地就业提供了充足渠道,从业人员达 2.2 万人,而宋道口镇总人口仅 5.3 万人,意味着集群带动了全镇 41.5% 的人口就业,让大量农村劳动力实现 “家门口就业”,不管是有多年手艺的技术工人,还是普通农村妇女、身体略有残疾的村民,都能在此找到适配岗位。
产业链配套完整:目前已形成成熟完善的产业生态,不仅涵盖钢锹制造核心的冲压、热处理、喷涂等工序,还延伸出五金工具、园林工具、农用工具制造等领域,同时联动相关钢铁供应、设备维修、物流运输、外贸服务等配套产业,构成矩阵式发展的产业格局。
核心企业与技术革新
龙头企业引领发展:唐山舒适五金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是外贸领域的核心企业,80% 以上产能聚焦海外市场,产品以辊锻工艺为主,远销全球多个大洲,还能承接海外客户定制需求并持续推进产品升级。燕南制锹则是产品创新标杆,从最初仅 4 种产品拓展至 1200 多种,还率先应用半自动化生产线,集成打孔、打钢印等多道工序,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此外鑫发农具有限责任公司针对性开发产品,其产品成功覆盖中东和非洲市场。
技术向 “智造” 转型:集群累计申请专利 1200 余项,10 家企业设立专门研发团队,攻克并引入水洗工艺、盐浴淬火等 30 余项新工艺。生产模式也从传统手工剪片升级为机床冲裁、激光切割、数控加工模具等先进工艺,像舒适五金等企业还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采用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大幅提高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与科技含量。
产业特色与发展方向
产品品类持续拓展:产业集群并非局限于钢锹单品,已拓展出镐、锄、镰、刀等园林五金工具共 14 大类、1000 余个品牌,摆脱单一产品依赖,满足国内外不同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当地按照 “小钢锹、大产业、商贸街、多业态” 的思路推进集群发展,除了传统制造环节,还催生出 “制造业 + 互联网”、带货直播等新业态,同时完善商贸、服务等配套功能,进一步延伸产业价值链条,推动集群从单纯生产制造向综合产业生态转型。
廊坊市广阳区油气管道特种装备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是广阳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力量,也是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正积极申报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其以央企为引领、产业链完整、创新能力突出,2024 年便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对区域经济支撑作用显著,以下是详细介绍河北省人民政府:
产业规模与生态布局
规模效应显著河北省人民政府:集群汇聚重点企业 132 家,2024 年总产值达 363 亿元,贡献税收 7.1 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 14%,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其产业覆盖范围广泛,不止局限于装备制造,还囊括了油气开采、管道设计、勘察建设、检验检测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全链条协同的产业格局。
平台支撑有力河北省人民政府:当地搭建了经开区 “千亩百亿大平台” 用于招引配套企业,2025 年已有 5 家配套企业落地,总投资达 4.7 亿元。同时集群内还拥有中油工程设备共享运营中心等共享平台,以及高端实验室、检验检测平台等,为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坚实载体。
核心企业与技术实力河北省人民政府龙头央企引领发展:集群内聚集了多家实力雄厚的央企及核心配套企业。其中中油管道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是行业标杆,掌握高压大口径快开盲板、油气储运专用装备设计制造等 8 项成套技术,产品远销中东等地区,应用于国内外重大能源项目;中油管道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廊坊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则在技术研发、检验检测领域发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设备租赁分公司的设备共享运营模式,还为集群内企业盘活闲置资源、降低成本提供了助力。
创新融合趋势明显廊坊市人民政府:当地正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计划用好廊坊算力优势,赋能高端实验室、检验检测平台发展,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同时通过深化共享工厂模式,推进生产方式和组织管理创新,实现产能高效利用与产品质量提升。
发展举措与未来方向河北省人民政府强化政策与要素保障:政府不仅通过举办产业座谈会搭建政企沟通桥梁,解读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扶持政策,还开展 “走访解促” 活动,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同时推行全域园区化管理,实现招商线索、载体资源等 “四统一”,梳理出大量可用产业用地与厂房楼宇,为集群扩容提供空间保障。
推进集群强链与能级提升:广阳区围绕链主企业编制产业图谱,细分赛道精准引育上下游企业,推动 “一链一策” 强链建圈。后续还计划加快成立行业协会,深化上下游产业链联动,释放集聚效应;并探索带领企业抱团出海,拓展海外市场,同时推动集群从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向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迈进。
培育多元产业生态廊坊市人民政府:该产业作为广阳区高端装备制造主导产业的核心部分,未来将与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协同发展。借助当地 “物流 +” 战略和数字贸易港建设,进一步完善供应链体系,同时通过数字赋能等方式,丰富产业业态,提升集群整体竞争力。
大厂回族自治县高端装备零部件加工制造产业集群
大厂回族自治县高端装备零部件加工制造产业集群是当地两大主导产业之一,凭借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以智能装备、精密制造等为核心的多元化体系,还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筑牢技术壁垒,2025 年相关发展势头更是强劲,以下是具体介绍河北省人民政府:
产业规模与布局
集群规模持续扩容:该集群目前聚集企业达 560 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52 家。2024 年实现营收 64.9 亿元,同比增长 14.6%,发展增速亮眼。同时集群带动了大量产业项目落地,截至 2025 年 8 月,大厂围绕该产业谋划实施的重大产业项目达 65 个,总投资 254.5 亿元,为集群后续增长积蓄了充足动能。
承接疏解成效显著:大厂高新区作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主阵地,2017 年以来已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 145 个,签约总投资达 260.4 亿元。河北景隆智能装备、时硕微芯等一批从北京迁入的企业,在此落地生根并成长为行业标杆,为集群注入核心力量河北省人民政府。
产业体系多元完整:集群构建起以智能装备、精密制造、节能环保及汽车零部件为核心支柱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从创新研发、工业设计到个性化定制服务的高价值延伸路径,不仅覆盖多个高端制造细分领域,还能满足不同客户的定制化需求,适配性极强廊坊市人民政府。
核心企业与技术硬实力河北省人民政府专精特新企业领航:集群内培育出 5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其中 3 家为重点 “小巨人” 企业,占廊坊市总数量的三分之一,另有 50 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梯度发展格局。例如景隆智能装备手握 200 余项专利,其自主研发的六臂掘锚一体机效率较传统设备提高 40%-100%,高端锚杆钻车市场占有率达 58%;力准机械以国产化方案打破国外垄断,加工精度达微米级别,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 1/60;时硕微芯深耕声表器件赛道,产品获 150 多家研究所和 670 多家民用品牌认可,2024 年营收同比增长 26%。
细分领域成果突出:除专精特新企业外,集群内多家企业稳居细分领域前列。廊坊中集空港设备将大厂基地定为全球研发中心,产品覆盖国内各大机场并远销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河北乐恒节能设备掌握多项国内领先的节能技术,产品出口至澳大利亚、韩国等多个国家;中航试金石则在航空航天材料与结构性能检测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发展举措与未来方向廊坊市人民政府推进项目建设扩产能:集群内企业纷纷推进产能升级,如乐恒节能的高效能节能环保设备三期项目、时硕微芯的年产 8000 万只滤波器芯片项目等陆续推进。这些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扩大集群产能,像乐恒节能三期项目预计年经营收入达 8 亿元,还能吸纳 400 人就业。
拓展产业发展新赛道:大厂正以该产业集群为基础,带动算力产业、低空经济等七条新赛道加速发展。总投资 25 亿元的大厂工业互联网智能数据中心已开工建设,未来将以算力赋能高端装备制造,推动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进一步升级。
强化协同与创新赋能:集群内企业通过技术共享、资源互补形成 “强基、补链、赋能” 的协同效应。后续当地还将持续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同时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完善从研发到生产、销售的全链条服务,助力集群向更高质量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迈进。
香河县智慧家居产业集群
香河县智慧家居产业集群是河北省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之一。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产业基础
发展历程:香河县早在明清时期就是家具之乡,20 世纪 80 年代,本地家具制造小作坊迅速增多。90 年代迎来黄金发展期,1998 年香河首座家具城 —— 春城家具城开业,标志着产业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产业规模:截至 2024 年,香河家具城拥有 27 座专业家具展厅,面积达 157 万平方米,驻场商户 4515 家,直接从业人员 4.1 万人。全县共有家具材料相关企业 1396 家,产业集群共有市场主体 15827 家,从业人员 6.8 万人。
企业构成:拥有规上工业企业 31 家、河北省专精特新企业 11 家、河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 18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4 家,并取得多项核心发明专利。
产业体系
香河县智慧家居产业集群已基本形成集研发设计、原材料、生产制造、检验检测、展示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同时,香河县设有国家级家具质量检测中心,年检测能力达 8000 余批次,2024 年检测家居产品 5260 批次,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品牌建设
推出 “香居” 品牌:2024 年,香河县发布 “香居” 公用品牌,首批 20 家企业入选,目前品牌联盟企业已达 38 家。香河县还依托 “永不落幕的廊洽会” 线上平台,打造香河 “香居馆”,已上架 20 个品牌 2500 余件商品。
建立标准体系:“香居” 品牌严格把控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等环节,联合国家家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立全流程标准体系,并形成《香居品牌准入和管理规范》。
市场拓展
对接京津雄市场:香河县与北京、天津、雄安新区相关部门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依托喜临门、爱依瑞斯等品牌影响力,加强产业对接。已组织 84 家企业入驻香河家具城雄安店,服务近 1 万个家庭,销售额达 2.2 亿元。
开拓国际市场:与迪拜卢塔集团对接,推介优质企业,与香港博库科技沟通,组织俄罗斯 X5 专场采购等活动,并利用廊坊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发展跨境电商,开拓东南亚、中亚等地市场。
产业升级措施
政策支持与促消费活动:2024 年,香河县安排 1000 万元消费促进资金,开展家装 “以旧换新” 活动,参与商户达 261 家。2025 年,全面深化家居 “以旧换新” 活动,挖掘消费潜力。
创新消费业态:聘请中央美院对家具展厅进行环境提升设计,打造 2.5 公里的香居大道,推出智慧生活、适老康养等多种体验式消费新场景,将家具消费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
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向 “智造” 转型,智能家居产品占比超 50%。如富都华创家具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语音交互密集柜、手势升降桌等智能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政研企合作:2025 年 6 月,香河县人民政府与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建立 “政策共研,需求对接”“项目共担,成果共享”“人才共育,问题共解” 三个机制,推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品牌价值升级。
产业发展成果
2024 年,香河智慧家居产业集群实现营收 266.64 亿元,同比增长 7.8%。2025 年 1-2 月份,实现营业收入 18.026 亿元,同比增长 7.13%。
定兴县休闲食品产业集群
定兴县休闲食品产业集群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的特色产业集群,也是该县经济发展的第一大主导产业。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产业规模与企业构成
定兴县聚集了食品及关联企业 100 余家,形成了休闲食品、营养食品、酿酒、饮料制造、粮油加工、肉类加工、调味品制造等多个细分行业。其中包括喜之郎、西麦、马大姐、槐茂、华美等知名企业,以及天虹纸塑、海虹塑料等配套企业。
龙头企业带动
河北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广东喜之郎集团在北方的重要生产基地,2024 年总产值达 20.19 亿元,纳税 2.42 亿元。公司拥有果冻、海苔、奶茶、饼干四大类近 50 条生产线,实现全域生产自动化及闭环管理,其落户定兴后,吸引了众多上下游企业纷纷落户。
桂林西麦:中国燕麦行业龙头企业,在定兴县布局生产基地,推出药食同源系列产品、奇亚籽糙米藜麦燕麦片等多款新品,精准对接消费新需求。
河北马大姐食品有限公司:北方糖果的杰出代表,除了在糖果领域持续创新,还跨界进入豆制品领域,引进国际先进生产线,生鲜豆制品品类达几十种。
保定槐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甜面酱生产为核心的 “中华老字号” 企业,年产面酱 15000 吨,酱菜 13000 吨,调味品 5000 吨,2024 年研发上市的烤鸭酱等新品市场反响良好。
产业链完善定兴县人民政府定兴县休闲食品产业集群已形成包括原材料、研发生产、精深加工、包装印刷、冷链仓储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例如,河北海虹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为喜之郎、西麦、槐茂等企业提供包装制品,定兴越辉仓储公司则为食品企业提供冷链仓储服务。
创新与政策支持定兴县人民政府定兴县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选派业务骨干团队为企业提供 “一对一” 服务。目前,该县 15 家食品企业通过研发机构认定,5 家食品企业通过河北省专精特新企业认定,1 家食品企业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认定。
产业发展成果
定兴县是 “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休闲食品产业试点地区”“河北省食品产业强县”。2024 年,该县食品产业产值实现 126 亿元。
保定市满城区造纸及纸制品产业集群
保定市满城区造纸及纸制品产业集群是中国最大的生活用纸产业集中区,素有 “华北纸都” 的美誉。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产业规模
满城区有纸品生产加工企业 340 余家,年产量 200 余万吨,占全国销量的 25% 左右,在北方市场占有率超过 50%,从业人员近 10 万人,是百亿元产业集群。
发展历程
满城区纸制品加工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经过 40 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
产业体系
该产业集群已形成原纸生产、复卷加工、展示销售和纸品机械、物流、彩印包装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涉及卫生用品、成人护理、厨房系列等领域。在满城区大册营镇,4.4 公里的工业路串联着 200 多家企业,其中包括 50 家纸制品生产企业、200 余家复卷深加工企业和近 40 家配套彩印包装企业。
企业与品牌
区内集聚了港兴、雨森、金博士、姬发、诚信、中信、金光等一大批知名企业。拥有 1 个中国驰名商标、2 个省级优质商标、4 个省级名牌产品、17 个省级著名商标保定市满城区人民政府。
产业升级
绿色化转型:满城区投资 7.3 亿元建设纸制品加工区集中供热项目,取缔企业自备小锅炉,淘汰高能耗挂浆纸机,并在大册营镇建成日处理能力 3 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有效控制了造纸企业的超标排污、无序排放。
数字化赋能:满城区 90% 的生活用纸企业实现了生产线数字化改造,拥有电商的企业 200 多家,2023 年网上销售总额突破 30 亿元。
指数发布:2025 年 10 月 28 日,“满城・中国生活用纸产业指数” 正式发布,该指数包含生活用纸价格指数、产业实力指数、品牌运营指数、产业景气指数四大指数,将为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政策与行业组织
满城区先后出台多个政策文件,引导企业重视质量创新和品牌创新。2022 年 1 月,满城区成立了生活用纸产业协会,通过 “集采” 等方式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青县电子机箱产业集群
青县电子机箱产业集群是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也是青县的特色主导产业,有着 “中国电子机箱制造基地” 的称号,更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电子机箱生产制造基地。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发展历程
该产业兴起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青县国营农场与马厂镇。1992 年前多为家庭式小作坊;1998 年马厂镇开辟 2000 亩电子机箱工业园,企业外迁扩大规模;2011 年总产值突破 100 亿元,占全国电子机箱市场份额约 53%;2012 年获得 “中国电子机箱制造基地” 称号;2025 年成功入选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如今已初步涵盖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和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
产业规模青县人民政府目前集群企业总数超 1500 家,其中规上企业 72 家,从业人员达 2.2 万余人,平均工资 5000 余元,总产值超百亿元。产品涵盖网络机柜、机车机箱等 500 多个系列 3000 余种,曾一度占据全国超 60% 的电子机箱销售市场份额,产品不仅畅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还出口到美国、新加坡、土耳其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核心企业与转型成果
集群内涌现出一批通过创新实现转型的优质企业。比如沧州万集集装箱有限公司,从小型机箱加工企业成长为电力装备制造领域佼佼者,2024 年产值达 1.1 亿元,其预装式变电站产品将变电站建设周期从 3 年缩减至 3 个月,还与国电南瑞等头部企业建立稳固合作;沧州旭择特种集装箱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第四代储能舱,2024 年生产储能箱 2800 台、预制舱 20 套等;河北维冠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依托当地优势,产值从几千万增长到 3 亿多元,产品远销多国。
产业升级举措
技术创新驱动:当地企业积极引进激光切割、数控折弯机等先进设备,不少企业成立研发团队或研发部门。目前全县有 62 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累计申请专利技术 235 项,部分数控机床、电子通信产品生产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同时青县还成立了产业技术研发服务中心等平台,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推动 “装芯进电”:青县积极引导企业摆脱单一钣金外壳生产,向整机产品和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像沧州信普电气就从单纯生产机箱外壳,转型为研发制造高铁地铁综合控制设备等产品,实现了从 “壳” 到 “芯” 的跨越。
配套与保障支撑青县人民政府产业链配套:形成了以马厂镇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构建起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配套加工企业为分支的网状分工结构,涵盖金属加工、连接器制造、电路板焊接、彩印包装等上下游配套产业。
人才保障青县人民政府:打造 “沧州机箱巧匠” 劳务品牌,通过招聘会等活动组织 120 家企业参会,达成就业意向 850 余人,累计吸纳 5000 多人就业,为产业提供稳定的人才储备。
政策扶持:青县不断优化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心建设,聚焦产业链图谱精准招商,还依托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助力产业拓展细分领域、深化国际市场布局。
渤海新区黄骅市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产业集群
渤海新区黄骅市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产业集群是渤海新区黄骅市立足化工产业基础打造的核心优势集群,以绿色化、智能化为发展底色,构建了多元特色产业链,总产值达 160 余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以下是详细介绍:
核心产业与产业链布局港城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集群已初步构建起聚氨酯、高端涂料、电子化学品等多条特色产业链。其发展核心围绕化工新材料的精深加工,摆脱传统炼油产业的单一模式,聚焦芳烃、烯烃等有机化工关键原料的生产。这些原料广泛应用于药品、包装材料、塑料、纤维、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同时集群还辐射带动了周边以沥青、丙烯等为原料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原料供给 – 精深加工 – 下游应用的产业联动格局。例如周边丙烯加工企业未来可通过管道直接获取新材料基地的原料,大幅降低运输成本。
龙头企业与重点项目港城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河北鑫海控股集团是集群内的核心龙头企业,其总投资 500 亿元、占地 5000 亩的化工新材料基地项目是河北省重点项目,堪称集群的 “压舱石” 项目。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于 2024 年 11 月开工,预计 2027 年投产,二期还规划建设 200 万吨 / 年对二甲苯装置。鑫海集团本身是河北省首家拥有原油进口 “双权” 的企业,2024 年销售额达 1160 亿元,税收 170 亿元,位列中国企业 500 强第 303 位。其新材料基地脱离传统炼油业务,专注化工新材料,建成后将形成芳烃、烯烃、沥青深加工三条全新产业链,推动企业实现 “减油增化” 的转型。
创新与产业升级亮点港城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智能化水平领先:鑫海集团研发的化工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成为河北省首个合规落地的化工行业大模型。该模型能通过高精度数字孪生模拟复杂生产过程,模拟仿真度超 95%,可应用于设备运维、能耗优化等多个场景,不仅能让化工装置收率较人工控制提高 1.4%,还能降低至少 5% 的能耗,单装置每年效益提升超千万元。
绿色化标准严苛:集群内重点项目将绿色理念贯穿建设全程,鑫海新材料基地氮氧化物排放要求小于 30mg/m³、硫含量指标小于 5mg/m³,远低于国家标准。同时通过装置间深度热联合、废热回收用于海水淡化、建设光伏发电设施等举措,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此外基地还规划建设绿地和公园,打造花园式工厂。
集群综合实力与发展支撑黄骅市人民政府企业梯队完备:集群内聚集了一批优质企业,其中包含 25 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 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52 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4 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 7 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这些企业共同构筑了集群的坚实发展基础。
政策与荣誉加持:2025 年该集群成功入选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当地通过政策引导与园区规划,推动集群内企业协同发展。同时,龙头项目的建设也将进一步吸引下游企业聚集,助力集群规模持续扩容,推动区域绿色化工产业整体升级。
邢台市任泽区智能设备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是 2025 年度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还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装备制造),植根于 “百年邢湾” 的制造业底蕴,如今已成长为任泽区的区域经济支柱,以下是其详细介绍邢台市任泽区人民政府:
产业规模与核心产品邢台市任泽区人民政府该集群聚集企业达 1253 家,从业人员 3.3 万人,2024 年营收 119.86 亿元,2025 年 1 – 5 月实现营收 50.12 亿元,同比增长 7.8%。产业形成了木工机械、建筑机械等八大系列 1000 余种产品体系,其中木工旋切机全国市场占有率超 60%,滚丝机、面食机械等多款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稳居全国前列。此外,集群内企业的创新产品表现亮眼,如天元星食品设备的桁架式全封闭智能蜂窝干燥生产线,能使坚果炒制能耗降低 30%,品质稳定性提升 40%;永明地质研发的省内首台(套)3000 米岩心钻机核心部件,可适配高海拔、极寒等复杂环境作业。
优质企业与创新实力邢台市任泽区人民政府集群构建了完善的企业培育体系,培育出一批优质企业,包括 1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2 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6 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还有 15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9 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方面,集群累计拥有 767 项有效专利,建成 23 家省级科创平台,多项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其中永明地质凭借 “5000 米智能钻探技术” 斩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天元星的生产线荣获中国坚果炒货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部分企业还主导制定了 3 项行业标准。同时当地柔性引进 211 名智库专家,高效吸纳京津技术转化成果 3.66 亿元,进一步强化了创新支撑。
特色发展与升级举措邢台市任泽区人民政府梯度培育与集群化发展:实施 “小升规、重点企业、龙头企业、上市企业” 梯度培育计划,推进 “散入园”,建设邢湾智能制造云园区等 7 个 “园中园”。还创新共享园区与共享车间模式,如龙泉剑 – 厚力五金产业园区的 27 家企业共享磷化生产线,避免重复投资 3800 万元;智能数字化共享喷涂车间助力 140 余家环保装备企业降本 15%。
数字化与技改赋能: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精准实施 34 个技改项目,推动 2 家企业成为省级智能工厂,13 家企业申报数字化转型项目。同时组建钢材集采中心,通过 “平台公司 + 央企 + 协会 + 园区” 四方合作集采模式,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配套服务与发展支撑邢台市任泽区人民政府政策与金融支持:组建产业集群专班,深化 “高效办成一件事” 改革,限时办结企业贷款、审批等难题。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出 “机械贷” 等特色产品,已为 200 余家企业注入 1.02 亿元资金;同时优先保障产业发展的土地、资金需求,成功争取多项债券和国债资金。
精准帮扶与协同发展:绘制产业链相关图谱和表格,对企业开展一企一策靶向扶持。此外,该集群还与当地橡塑新材料产业形成协同效应,智能设备企业为橡塑制品提供应用市场,而高性能橡塑新材料又助力提升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形成 “1 + 1> 2” 的产业发展格局。
隆尧县方便功能食品产业集群
隆尧县方便功能食品产业集群是 2025 年度省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重点试点,也是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其凭借今麦郎等龙头企业带动,构建起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配套的完整产业链,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位居全省重点特色产业集群第二,是区域经济的核心支柱之一,以下为详细介绍:
产业规模与核心布局邢台市人民政府体量持续壮大:该集群 2023 年营收 180.4 亿元,2024 年营收增长至 195.1 亿元,2025 年 1 – 6 月营收达 102.8 亿元,同比增长 7.4%。集群聚集 100 余家食品制造及配套企业,还有 1036 家粮食种植合作社作为原料供给支撑,从业人员达 2.5 万人,产品涵盖方便面、饮品、面粉等 200 余种,以及调味品、彩印包装等配套产品。
核心园区发力:以东方食品城为核心承载区,这里布局了龙大包装、红帽子制盖等众多配套企业,形成规模化、多元化的全产业链体系,年处理小麦 200 万吨,年产方便面 50 亿份、饮品 220 万吨,其中今麦郎制面十厂是国内最大的方便面单体车间。
龙头引领与产业链协同
龙头企业带动:今麦郎作为核心龙头,不仅研发出 0 油炸 “蒸煮工艺”、FD 冻干锁鲜技术等推动行业升级,其饮品厂还配备世界先进的德国克朗斯灌装线,灌装速度达 8.1 万瓶 / 时;同时牵头推动订单农业发展,联动 4 万户农户建成 30 多万亩订单农业基地,保障原料稳定供应。
全链条配套完善:上游有标准化小麦种植基地提供原料;中游除核心食品加工企业外,糊粉香食品科技等企业通过深加工实现产品高端化;下游聚集长江以北地区最大的纸容器制造基地等配套企业,龙大包装提供集中采销服务,辐兴辐照公司开放共享辐照灭菌设备,形成上下游协同的降本增效格局。
创新能力与转型成效
创新实力雄厚:集群内拥有 8 家高新技术企业、5 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还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1 个、市级以上研发平台 10 个,累计享有专利 600 多项。此外,有 10 家企业参与制定 24 项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今旭面业还成为中国《生湿面制品》团体标准制定者。
数智化转型领先:集群推进 87 个总投资 112.5 亿元的技改项目,今麦郎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还有 3 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园区实现 5G 基站全覆盖,培育出 1 个省工业互联网标杆案例,5 个项目列入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项目库,规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超 65%。
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邢台市人民政府金融与政策赋能:当地创新推出产业集群贷,建立审批绿色通道,最快 72 小时放款,还推出 “一企一策” 融资方案,已为企业注入首批 2500 万元信贷资金,省级试点政策更能为企业提供最高 3000 万元专项授信,降低融资成本 20% 以上。同时规划 3 年内培育 1 家主板上市企业。
共享服务降本增效:东方食品城推行 “5111” 服务机制,高效解决企业诉求;建设标准化产业园,整合检验检测设备共享平台,助力企业品控升级;此外共享车间、集中采销等模式,避免企业重复投资,帮助 140 余家相关企业降低成本 15% 左右。
广宗县自行车产业集群
广宗县自行车产业集群是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与省级金融支持重点特色产业集群试点,有 “中国自行车之乡” 的称号。经过近 50 年发展,它已从单一童车制造成长为涵盖全产业链的产业生态圈,还靠 “赛事驱动” 模式实现向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的转型,以下是详细介绍:
产业规模与全链布局
体量庞大且配套完备:集群聚集了 310 家整车企业和 2200 家配套企业,构建起包含零配件生产、精深加工、整车组装到物流交易的完整产业链。当地形成 “5 分钟产业圈” 和 “30 分钟整车组装” 能力,148 种配件可实现本地供应,像瑞锋运动器材的产品 70%-100% 零部件都来自本地,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2024 年集群营收突破 209.3 亿元,同比增长 14.6%;2025 年上半年营收达 119.5 亿元,同比增长 13.7%,增长势头强劲。
龙头企业引领细分领域:培育出多家实力龙头,河北天王自行车科技是河北规模最大的整车生产企业,还是省内首创镁合金一体成型车架的企业;邢台轮峰车料是国内自行车曲柄牙盘 “第一品牌”,更是国内首家研发无线变速器的企业;森帅自行车生产的变速器和油压碟刹器,填补了当地关键零部件领域的空白。
“赛事驱动” 的特色发展路径
赛事赋能品牌与销量:当地承办了 “天王杯” 太行山自行车联赛等 20 余场赛事,还联合 20 余家头部企业成立产业赛事联盟。企业通过冠名赛事提升影响力,如天王公司冠名的公路自行车大奖赛,让其半年内产品销量环比增长 25%,品牌社交媒体热度飙升 50%。2025 年 1 – 5 月,集群通过网销渠道的赛车销售额同比增幅超 200%。同时打造了 18 公里滨河廊道等骑行路线,设置 AI 虚拟骑行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拓展运动自行车应用场景。
赛事助推招商与项目落地:赛事带来的知名度让主动考察的客商显著增多,“以商招商” 成效显著。2025 年已有 13 个高端自行车及零配件项目落地,高端自行车制造 “园中园” 也有 6 个中高端项目签约。当地还计划力争招引超亿元项目 15 个以上,持续完善产业链。
创新转型与模式突破
智能化与高端化转型:企业积极推进技改升级,爵仕熊自行车投资建设成人自行车项目,引进 12 条自动化生产线及 1 条 “黑灯工厂” 生产线,并配套数字检测中心。天王公司自主研发碳纤维材质车架、车把,其高端碳纤维公路车售价达 2 万多元,主销欧美高端市场。目前 310 多家整车企业中,有 110 家生产公路车、山地车等产品,占比达 36%。
共享模式提升协同效率:建成益弘表面处理工业园、天王镁合金铸压等多个 “共享工厂”,整合制造资源,避免企业重复投资,大幅提升了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效率。此外,当地还升级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建产业科技特派团,通过产学研用融合激发创新活力。
发展保障与未来规划
多维度保障产业发展:当地印发专项实施方案推动 “以赛促产”,成立自行车运动协会和 3 家骑行俱乐部,引导企业入驻运动体验中心拓宽渠道。同时作为省级金融支持重点特色产业集群试点,能获得针对性金融扶持,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明确未来发展目标:未来 3 年,广宗计划重点培育 10 家以上行业龙头企业和 2 家上市企业;推动天津一线整车品牌、宁波高端油压碟刹等 15 个超亿元项目落地,持续强链补链,推动产业向更智能、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方向发展。
成安县金属管材及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成安县金属管材及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是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依托邯郸钢铁资源优势发展钢后延伸产业,以 “1+3+4+1” 模式推动发展,2024 年营收达 389.6 亿元,正朝着 2026 年突破 500 亿元营收的目标迈进,是成安县县域经济的核心支柱,以下是详细介绍:
产业规模与核心布局邯郸市人民政府集群体量稳固增长:目前集群内在统企业 239 家,年 “吃钢” 量达 750 万吨,2024 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 312.3 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3.8%。其培育出众多优质企业,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75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3 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2 家以及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6 家,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连续四年位列全省 A 类县。
龙头企业引领发展:集群汇聚了一批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涵盖中国企业 500 强友发钢管、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正大制管,还有全国最大马口铁生产企业金泰包装、邯郸第二家民营上市企业恒工精密、中国阀门 50 强北京阀门集团等,这些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形成较强竞争力,带动集群整体实力提升。
特色发展模式与平台支撑
明确 “1+3+4+1” 发展框架:成安县制定专项三年行动方案,以钢铁材料精深加工和循环再利用为主线,以工业基础零部件、“吃钢” 整机装备和工业材料循环利用为支撑点,靠四大服务平台赋能,以装备制造业 “四化” 发展需求对应的产业基座为保障,形成循环互补的产业形态。
四大平台强化协同保障:其一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立院士专家技术资源库等,拥有 2 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 15 家省级研发平台,加速技术攻关;其二搭建供应链协同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综合平台,推动多家企业开展原材料协同采购;其三搭建共享智造平台,整合千余台精密数控机床等资源,56 家企业参与共享形成跨行业协作网络;其四搭建绿色低碳平台,布局清洁能源,拥有 14 家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落地多个制造业 AI 垂直模型应用场景。
创新转型与数智化升级
技术创新成果丰硕:通过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合作,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例如瑞通炭素落地 “AI+5G 石墨电极制造大模型”,正大制管推广 “AI 视觉质检垂直模型”,集群内制造业领域垂直模型应用场景已达 15 个。同时企业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实践,众多研发成果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政策助力转型提速:当地引导企业把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其中卓立集团相关项目获批资金量全省最高;获批工信部设备更新再贷款项目 52 个,数量居全市第一。此外还通过 “周末专家成安行” 等模式引才,2024 年联合高校培训 20 多场次,引进博硕人才 85 人,为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营商环境与未来规划
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深化 “7+N” 一体化企业服务机制,2024 年以来解决企业金融贷款等多方面问题 100 多个;创设 4 种金融产品,举办多场银企对接会,助力金融机构为众多企业发放及续贷超 15 亿元。
营收与产业能级目标清晰:该集群预计 2025 年主营业务收入达 450 亿元,2026 年突破 500 亿元。同时成安县正实施 8 个专项行动,构建 “三圈” 联动生态体系,全力冲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恒工精密等建成 “共享智造” 标杆企业。
邯郸市冀南新区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邯郸市冀南新区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是 2025 年新晋的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作为邯郸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区,其以风电装备制造为核心,构建起多链条协同发展格局,2024 年营收达 79.7 亿元,正朝着打造华北重要风电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的目标推进,以下是详细介绍:
产业规模与链条布局
企业集聚效应显著:目前集群已汇聚 92 家相关企业,形成了以中材科技、河北运达等为核心的链主企业引领格局。其中中材科技邯郸公司主打 99 米、108 米等 “百米级” 风电叶片,2025 年前 5 个月生产叶片 270 套,产值 1.3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7%、43%;河北运达作为运达能源全国七大制造基地之一,同期生产风机 140 多台,产值达 5.19 亿元。此外邯郸市鑫达新能源、河北优优电气等企业聚焦储能装备与光伏配套,进一步完善了产业生态。
全产业链逐步成型:集群以链主企业为牵引,不断完善 “风电零部件 – 风电整机 – 储能装备” 全产业链条。通过产业链精准招商,多个配套项目陆续落地,实现了风电核心部件与整机制造的近距离协同配套,大幅提升了产业生产效率,也为后续拓展光伏、储能等关联领域奠定了基础。
核心细分领域与发展目标邯郸冀南新区管委会新区在该集群基础上,进一步规划了 2024 – 2027 年高端装备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路径,细分四大培育方向并设定明确目标:一是风电新能源装备,作为核心细分领域,计划 2027 年营收达 60 亿元,打造华北最大规模化风电新能源装备基地;二是精密制造装备,重点升级特种纤维纺织成套装备等产品,目标 2027 年营收 20 亿元;三是矿用整机装备,推动矿用输送、支护设备向高端智能转型,2027 年营收目标 15 亿元;四是节能环保装备,发展智能变频冷链、高效清洁燃烧器等产品,2027 年营收目标 5 亿元,四大领域合计剑指 100 亿元营收规模。
创新支撑与发展保障邯郸冀南新区管委会创新平台助力技术突破:依托邯郸・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中电光谷邯郸智造中心等创新平台,集群持续攻克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多项成果填补了河北省内技术空白。同时规划布局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推动集群内部协同创新,强化技术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
多维举措保障产业推进:当地成立了由管委会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通过银企对接加大信贷支持,保障用地、环保等要素供给,为企业提供金融与资源保障;建立行业龙头企业库和招商目标库,开展 “一对一” 对接服务,推进精准招商引资;还实行政务服务清单化管理,以标准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稳步发展。
区域定位与协同价值邯郸市人民政府该集群不仅是冀南新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更是邯郸市 “一核引领、多点支撑” 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格局的核心力量。其风电装备等主导产业的发展,与邯郸经开区氢能装备、永年区输变电装备等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动邯郸打造高端装备协同创新示范区。同时,作为华北地区重要的风电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其产业成果也为周边区域新能源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助力老工业基地向新能源产业转型。
邱县休闲食品及特色牛羊肉产业集群
该集群是 2025 年新晋的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依托邱县农业种植和 400 多年牛羊养殖基础发展而来,形成了多派系集聚、全链条完善的格局,2024 年集群营收超 150.9 亿元,还朝着 2026 年突破 240 亿元营收的目标迈进,以下是详细介绍邯郸市人民政府:
产业规模与企业布局
企业集聚效应凸显邯郸市人民政府:集群已入驻企业 200 余家,形成京、粤、闽、邱四大食品产业派系。休闲食品领域有康贝尔(“马大姐” 品牌华北最大生产基地)、味盟生物等龙头企业,其中味盟 5 年累计投资近 30 亿元,2024 年营收达 2.8 亿元,还带动 10 余家粤牌配套企业入驻;特色牛羊肉领域则以康远、奥贝斯为核心,另有中科康盛、巴特食品等一众企业加持,推动全县牛羊肉年销售额达 200 亿元。
产业类型不断丰富邱县人民政府:集群不止局限于休闲食品和特色牛羊肉,还精准抓住预制食品风口,同时推进功能性食品及蛋制品产业发展。像中科康盛的心肌肽粉、马大姐的营养粉复合蛋白等功能性食品持续扩产,鲜耀农业、菽膳康食品等蛋鸡养殖及深加工项目落地,形成多元共生的产业新格局。
产业链与园区建设邯郸市人民政府全链条体系完善:集群构建起从原材料供应到初加工、精深加工,再到产品研发、企业孵化、检验检测的完整产业链。牛羊肉产业方面,从现代化养殖入手,延伸到屠宰分割、精深加工,开发出鲜切肉、冷鲜食品、水饺等多种产品,甚至对牛羊内脏等副产品进行高科技加工,制成营养特膳产品,实现价值最大化。
特色园区扎堆落地:打造了 “北京食品产业园”“东莞食品产业园” 两大特色园区,分别承接京津和广东地区的食品企业转移。此外,还依托中原地区首个食品网批基地打造 “电商小镇”,集网络销售、直播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助力产品拓宽销路。
品牌建设与多元赋能邯郸市人民政府构建特色品牌体系:对标先进地区经验,打造 “1+N+3” 食品公共品牌体系。“1” 是 “金邱食悦” 区域公共总品牌;“N” 包含邱县羊肉、蜂蜜红薯等多个特色子品牌;“3” 是 “超级 IP + 新式餐饮 + 全境电商” 的品牌助推器。同时成立两家供应链公司,开设品牌旗舰店,线上销售额成效显著。
多产业融合赋能:依托食品产业创新业态,将废弃厂房改造为包含食品展厅、直播商铺等的 “幸福里” 特色街区,带动文旅产业发展。搭建鲲鹏国际会展中心,连续举办大型食品展会,吸引全国超千家企业参展,既提升产业知名度,又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
发展保障与未来规划邯郸市人民政府全方位保障企业发展:邱县营商环境优质,相关案例入选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还获评 “2024 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县”。能源方面,建设蒸汽管网覆盖多家食品企业,谋划生物质锅炉集群,构建双气源保障体系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同时通过成立供应链公司、搭建电商平台等,为企业拓宽销售和采购渠道。
目标明确冲刺高位:集群瞄准 2026 年营收突破 240 亿元、力争全省第一的目标。后续还将推进招大引强、品牌培树、文旅融合等八大重点工程,借助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产业实现裂变式发展。
